綻妍醫美診所

Zhanyan Clinic

以自然元素為軸,讓修復從肌膚深入心緒:原胚設計於東區打造由內而外調頻的五感棲地 綻妍診所

 

自然界裡,重生從不倉促。細胞於時間流動中緩緩增生,岩石歷經風雨沖刷,釋放出更溫潤的肌理面貌。無論是肌膚、地貌,或心靈深處微小的裂痕,真正的修復從來不是遮掩,而是讓本質以更純粹的姿態重新展現。

綻妍診所由一群專精皮膚醫學的專業醫師共同創立,致力於膚質重建與修復,使肌膚回到穩定、健康且細緻的狀態。對他們而言,療癒不止於治療行為本身,更應延伸至整體感知的重建。因此,他們希望打造能與理念同步呼吸、實質承接修復歷程的場域。

於是一手規劃空間的原胚設計,運用裸露的原石肌理鋪陳基底,搭配礦物塗料、柔和隱匿的光源,以及無接縫地板等材質語彙,構築一處都市裡的微型自然棲地,讓修復的感受在空間的轉折與過渡間悄然生成。

都市與自然之間的中介地帶

在你穿越街道的喧囂,推開入口、沿著階梯拾級而上,城市的聲響便被一層柔軟的屏障擋在身後。沒有銳利的冷白光線,也沒有刻意雕飾的奢華語彙,取而代之的是音量彷彿被削減的靜謐,以及腳步與階面低聲交會的頻率。懸掛半空的花藝裝置,經時間封存住美好一刻,低調而凝練的姿態,在地面投下層疊的枝葉剪影,為來者切換心理狀態的過程製造緩衝。

抵達二樓時,空間在眼前溫柔展開。牆體與天花以連續的曲面延展,構築出洞穴般的包覆感。木紋質地沿著非對稱、有機蔓延的弧線展開,彷彿貼合著身體律動,將來訪者從城市的緊繃安靜抽離。入口側內崁卵形輪廓的層架,猶如一枚被孕育的種子,象徵著診所關於肌膚修復、細胞新生的主軸。

「我們想在空間帶入自然,而岩石是最直覺也最有力量的選擇。它質樸、不經修飾,卻蘊含著轉變的可能。就像醫美在原有基礎上,慢慢雕琢,把原本可能沒那麼理想的膚質,變為更穩定、更細緻的狀態發展。」原胚設計總監周泊杰在大廳設置一座原石切削而成的接待台,粗獷的岩面保留了地層經年淬鍊後的天然肌理與色澤,作為空間基底般的安定力量。同時,融合一座平滑的接待檯面,意圖在粗糙與細膩的對應中取得張力與延續,宛如肌膚歷經重整後的穩定樣態。

同時,設計團隊也有意識地弱化既有建築結構的束縛。原有樑體被轉化為柔軟的流線,柱體則引自日本水揚的意象改寫其樣貌,一一顯現並呼應診所強調的逆齡美學與再生理念。

從情境體驗作為考量的行進路徑

光線像潛流滲透洞壁般,自隱藏的界面溢出,人們像在山洞裡循著微光徐緩前行。

動線依據不同療程所需的停留時間與隱私層級,從入口、諮詢至各自的治療包廂依序鋪排,搭建出一條溫柔沉澱的修復路徑。深長的廊道以自然的流線形態引領身體向前,曲面的轉折變化,彷彿細胞膜在界定內外的同時,也延續了滲透與交流的可能。

沿途的包廂門扉,選用長虹玻璃搭配鍍鈦金屬條,光線就像在玻璃表面輕輕擾動,界線因而柔軟模糊,使私密性與流動感相互並存,既維持開放的視覺延續,也留存適當的遮蔽感。簡約、不放置過多裝飾的診療室,氛圍明顯收束,感覺像是躲進一個貼近呼吸節奏的小型避風港,肌膚、心緒徹底與環境自然同步。

透過流動的空間,營建安心隱密的諮詢環境

往更深處走去,來到第二洽談區。延續外部設計,天花的圓形光帶如天井般傾瀉光源,玻璃、木質與茶鏡鏡面穿插其間,整個區域籠罩在柔和而溫潤的氛圍之中。圓潤的弧形沙發,宛如靜置於水波中央的島嶼,連同旁側的原石茶几,形塑出一處更貼近個人、不被打擾的私密場域,靜靜接住那些仍在醞釀中的情緒與思緒。

城市的輪廓被輕輕引入,卻又以淡化的方式過濾了外界的喧囂。空間與行為彼此承載,來訪者不知不覺中,轉入一種被理解、也被悉心照護的心理狀態。

修復,從肌膚開始,也深入至感知與心緒。當療程與空間共同作用,材質、燈光、動線的鋪排悄然引導感官與內在重新對齊,最終在時間溫柔的介入下,讓變化得以被承接、並持續發生。

綻妍診所以不急不徐的方式,開闢一處修復與重生的場域。每一位來訪者都能依循貼近自身的步調,安心重整,逐步修補、生長,最終,再次與美好的自己相遇,找回與身體、情緒、世界之間的平衡關係。

綻妍診所1 綻妍診所2 綻妍診所3 綻妍診所4 綻妍診所5 綻妍診所6 綻妍診所7 綻妍診所8 綻妍診所9 綻妍診所10 綻妍診所11 綻妍診所12 綻妍診所13 綻妍診所14 Back